江苏省首批高校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一. 教师团队简介
团队负责人:张励才教授;
团队成员:王红军、曹俊平、王松山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现为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本科教育在国内始终发挥着示范与引领的作用,被誉为中国麻醉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张励才教授是麻醉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麻醉学国家特色专业首席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大学生最喜爱老师、最有范的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师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国务院国务院特贴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该团队是一支职称、学缘、学历学位、专业及年龄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团队成员均为共产党员。其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人,讲师1人;2人具有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人具有解剖学硕士学位,分别毕业于苏州大学、山东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多年来,该团队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秉承教学育人,为人师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全国高校《麻醉解剖学》多版教材主编源于该团队。麻醉解剖学两度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其教改成绩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麻醉解剖学教学团队已获得2020徐州医科大学首批课程思政优秀团队。
二. 课程设计
《麻醉解剖学》是麻醉学专业的主干课、必修课。本课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培养合格医疗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理论知识保障。课程按每学时3个课程思政点与内容有机结合设计,预期在100学时中安排300个左右课程思政点。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自信教育:在绪论中,结合国家“无痛医院”、“舒适医疗”、“精准医疗”的宏观需求,加强对学生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
2.爱党爱国教育:在讲授脑内内源性镇痛结构发现的教学中,着重介绍我国学者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刻苦学习,为国争光。
3.职业荣誉教育: 在气管插管教学中,结合新冠疫情防控中“插管小分队”的特殊贡献,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荣誉感教育。
4.大医精神教育:在血管穿刺、神经阻滞定位的教学中,倡导精益求精,关爱无疆的大医精神。
目前《麻醉解剖学》线上开放课程依托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自2017年起,已开设七期,共吸引国内外9505人选修该课程,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为校内外学生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学习途径,获得了广泛地好评。
《麻醉解剖学》说课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 课程思政建设体会
1. 正人先正己
要为人师表,首先要师德高尚,做人诚,为学真,办实事。内诚于心,外显于信。时时事事为学生做表率。
2. 思政多备料
如何将课程思政由“干巴巴的说教”变为“热乎乎的教学”。教师必须多备料。既要密切关注时事政治,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又要博览群书,饱览中华文明优秀文化,需用时随手沾来。
3. 润物细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课程思政时指出,“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又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教育之道”。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必须有机融合,发挥思政与知识的协同效应。
(二) 典型教学案例举证
《第五章 气管插管通道的应用解剖》课堂教学案例
四.课程成效
1.通过网络平台,思政留言贴辐射校内外
课程负责人张励才教授和团队成员曹俊平、王松山老师在在麻醉解剖学中国大学MOOC平台发表《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度里才是幸福?》、《学习与生命竞速的报道--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结合在英国的见闻,谈谈自己的感受》留言贴。大家纷纷跟帖留言,表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身为中国人的幸运和自豪,要努力学习,心怀大爱,成为人民生命的守护神。
2.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培训全校青年教师
张励才教授为全校青年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示范与培训,此次活动在校内和新闻头条平台引起强烈反响。
3.通过媒体杂志传播思政经验
团队成员王松山等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发表了《课程思政在麻醉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报道了课程思政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创新与经验,为国内同行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供稿:麻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