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库 >> 正文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医学图像处理》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1日
浏览次数:


 2021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教师团队简介


   

《医学影像处理》教学团队

团队负责人:巩萍

团队成员:胡俊峰、邓燕佳、赵英红、葛海涛、单翔

近5年,在课程负责人巩萍副教授的带领下,课程团队在“课程思政”、“课程考核与成绩评价”、“案例教学”、“教材建设”、“学生科创指导”等方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课程团队主持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1项,校教改课题3项,参编教材3部、发表教学论文6篇。获中华医学会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徐州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徐州医科大学“方睿奖教金”、“我心目中好老师”、“优秀在线答疑教师”等称号。指导学生在国家、省级各类比赛中获奖10余项,获批江苏省大学生科创计划9项。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


   

徐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自创办以来,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优先”的办学理念、以医学影像工程为特色,以区域临床资源为优势,紧扣国家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解决复杂问题思维、开拓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医学图像处理》是面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医学与工学深度交叉融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

结合专业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本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凸显专业课程在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强基础、重实践、促创新,适应医疗设备行业和智能影像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课程思政建设具体目标: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

2. 牢固树立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科技报国与时代担当的意识;

3. 培养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 说课视频


课程评价与成效


在课程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为着力点,坚持多元化课程考核与形成性评价。引入对学生学习能力及态度的评价,将平时表现、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实验操作、案例讨论汇报等纳入课程考核与评价中。课程负责人巩萍副教授,担任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讲教师,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对青年教师和临床教师进行“如何组织课程考核与成绩评价”的经验交流,在校内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其两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好老师”,获2020年徐州医科大学方睿奖教金;作为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案例版规划教材《医学图像处理》的副主编,其课程思政教学经验推广到上海理工大学、齐鲁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等兄弟院校,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在本课程支撑下,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计算机设计大赛”等重量级比赛中多次获奖。此外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三等奖,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9项,软件著作权6件。在考研方向选取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医学图像处理方向,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课程特色与创新


     

(1)坚持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紧跟医疗设备行业与智能影像的发展前沿,聚焦新工科建设,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将民族精神、创新精神、抗役精神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作用。

(2)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始终保持课程的前沿性与时代性。

在医学成像技术发展、医学图像分割、计算机辅助诊断等章节中,每年会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内容选取上结合时代背景,比如在2020年课程教学中,加入了医学图像处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时代担当意识与责任感。

(3)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考核形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智慧教室、超星学习通、在线课程引入教学中,探索并实践PBL案例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线上教学为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疫情期间,以在线教学为契机,结合人工智能在新冠肺炎CT影像辅助诊断的应用,课程组教师精心编写了《新冠肺炎》案例,借助超星平台与腾讯会议,开展了云端PBL案例教学。通过线上分组讨论、案例总结、翻转课堂、案例汇报、师生互评等,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与考核新形式。


来源|医学影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