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课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主讲人简介
李成林,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主要成员。主要承担临床药学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及药学转段班本科生《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年平均教学量在260学时以上。作为主要参与人积极建设国家一流课程《临床药理学》。近年来,承担校级教改课题1项;发表教学论文3篇;作为编委参与教材编写2部。201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4);获2020年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比赛鼓励奖。
示范课介绍
《临床药理学》是临床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面向该专业三年级学生,上承《药理学》、下启《临床药物治疗学》,是实现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懂医精药强用”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据此,本课程充分发挥我校医学教育优势,围绕“医药兼备”的课程特点,为培养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新药临床评价等方面工作的临床药学人才提供知识和能力保障。
本课程目标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新药临床评价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意识、安全合理用药的理论以及药学服务/新药临床试验的能力。而药物作为治疗疾病的工具,既可以挽救生命,也可以危害健康。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药物,不仅取决于是否具有全面而扎实的临床用药知识和经验,而且还取决于是否具有足够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医德。因此,药学专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并与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关系。在日常教学内容中挖掘人生观价值教育、医药文化自信教育、团队合作观念教育、科研精神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思政元素,探索适合药学相关专业的《临床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提供有力的保障。
特色与创新
1
突出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授课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具有思政教育意识。教师加强自身思政学习,根据课程特点,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在备课阶段,充分分析课程知识中蕴含的与世界观、价值观、职业情感等有关的因素。
2
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改变原有单纯专业知识授课内容和模式。积极探索药学专业教育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科研和团队合作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有效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如在“药物依赖性”这一章中,摒弃原先的仅讲解知识点的上课形式,有机的引入思政元素,通过介绍吗啡来源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解戒断症状、成瘾性时进行禁毒教育;讲解成瘾性药物分类时进行人格教育等系列思政,使思政教学有血有肉、有根有据,同时也升华专业课程的教育意义。
3
建立临床药理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立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专业知识结合思政教学的案例、小专题讲座、课程思政“微课”等思政资源库,并利用国家一流课程影响力及在线开放课程,易实现推广。
4
改变临床药理学教学与思政教育割裂的现状。现阶段,有效开展临床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学校较少。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结合思政教育目标,立足当前医药类院校特点和社会对医药类人才的素质要求,围绕提高医药类专业大学生政治素质,将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伦理价值、道德责任和家国情怀传递给学生。
课程成效
在课程结束后,邀请学生对《临床药理学》课程授课情况、上课效果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问卷星APP完成问卷调查,共设计18道题目,包含课程内容掌握情况、上课参与度、能力培养与训练、课程思政、团队合作、成绩评定等多个内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课程在有效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可度高。
坚持课程思政融入,以“药学服务”为核心,人才培养质量高。近3年来,以药学服务与临床药物研究为主题的学生科技创新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计划13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参与专利6项。多次获得“挑战杯”国赛二等奖、全国药苑论坛一等奖、全国药学生技能大赛特等奖等高级别奖项。
本课程建设有效的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同行专家认可高。2017年临床药学专业认证中,我们的改革广受好评。同时印晓星教授全面参与制定临床药学专业的国家标准,多次在全国性教学会议上介绍课程建设体会,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此外,本课程于2020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说课视频
素材来源: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