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
敬佑生命 大爱无疆
主讲人简介
孟晶,博士,副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教工一支部书记,麻醉药理学教研室主任。承担《麻醉药理学》《麻醉机能实验学》的教学研究工作20余年。曾获得校级教学改革成果奖5项、教学优秀奖2项、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1 项、讲课比赛二等奖 1 项,“课程思政”先进教学示范课,获得麻醉学院一线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室主任等称号。参与编写教材和论著5 部,参与校教改课题 3 项。2006年负责建立麻醉药理学精品课程网站,后分别在中国大学慕课网和超星平台建设麻醉药理学网络课程,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2019年完成高教出版社《麻醉药理学数字课程》,《麻醉药理学》获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020年《麻醉药理学》被超星正式收录为“示范教学包”。
示范课介绍
《麻醉药理学》是研究围术期所用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麻醉学专业必修课。它以麻醉生理学、麻醉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在涵盖药理学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围术期用药(包括麻醉药)对手术过程以及病人机能的影响,使药物最大限度发挥其治疗作用,并减少不良反应,以利于更好地开展麻醉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用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结合药物使用规范,加强宪法法治教育;利用科学家的研究奋斗历程,启发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守正创新,发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结合职业特点,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把立德树人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掘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根据古今中外临床医生的从医经验,进行凝炼总结,形成该门学科,并使其概念化、数据化、形象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特色与创新
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爱国主义、医德医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深入浅出,利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PBL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深受学生们喜爱。
通过对世界镇痛日,世界镇痛主题的认识,提出“关注疼痛,关爱健康”的理念,分享中国镇痛周的开展情况,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指导癌症患者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增加患者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并延伸介绍麻醉重点实验室关于疼痛的研究开展和疼痛进展前沿;介绍古今中外镇痛药的发展史,讲述中医麻醉药物“麻沸散”的发明,阿芙蓉的古籍记载,传播中国传统医药的博大精深,号召发展祖国医学。将“鸦片战争”事件引入课堂,提醒同学们:闭关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从而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同时我们强调毒品与药物的界定,合理使用毒麻药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依法依规行医;延伸到缉毒警察的“无名碑”故事,向英雄们致敬。
课程成效
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回顾镇痛学发展史中的励志故事,弘扬中医药文化,同时结合近现代史激励青年爱国情怀,而且与时俱进借用时代楷模榜样的力量,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案例有机结合,融入多种形式的教学当中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学会沟通,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树立“敬畏生命、大爱无疆”的医学精神,全面提升麻醉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伴随着当代数字化教学的普遍开展,2006年获得省精品课程,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接受全国20多所院校麻醉学专业教师进修学习,于本专业教育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结合已经建立的线上课程互动,辅助视频教学,加强形成性评价,构建了《麻醉药理学》混合教学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特点,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不但通过教师讲授来进行思政宣教,而且通过开展翻转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发表观点,抒发胸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开展课程思政。
说课视频
素材来源:麻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