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主讲人 鲁茜
主讲人简介
鲁茜,博士,教授,药理学/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临床药理学教研室主任,临床药学学科负责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3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获药理学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Yong Loo Lin医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现任江苏省药理学会理事、江苏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精益化用药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以及基因多态性与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面上项目各1项等多项科研项目。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获授权专利4项。
示范课介绍
《临床药物动力学》是临床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药学与医学的桥梁课程,具有药学与医学高度结合的特点,是药物研发与药学服务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因此,本课程充分发挥我校附属医院强大的医学优势,依托与徐州立顺康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创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平台,围绕“医药兼备”的课程特点,为培养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新药临床评价等方面工作的临床药学人才提供知识和能力保障。
为了树立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道德和操守,本课程设计上将课堂思政与知识点传授相辅相成,将国家在新药创制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相关政策,以及时事热点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认识到本课程在维系人民生命安全及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主要围绕“新药创制”和“精准治疗”两大重要任务讲授,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将药物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新药的药代动力学评价等与新药创制相关联,让学生理解评价药品的质量不仅要关注体外质量,更要注重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尤其是在新药临床评价上,认识到我国在创新药物领域的差距,鼓励和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在治疗药物监测、遗传药理学、给药方案设计等内容上与临床精准治疗相关联,让学生意识到现有“千人一药、千人一量”的危害性,以及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开展以基因为导向的精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意识、安全合理用药的理论以及药学服务的能力。
特色与创新
创新合作机制,拓展教学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医学资源优势,调动附院积极性,与附属医院深度合作,建立学科共建、资源共享、人员双跨的合作模式,为本课程各系统疾病药物动力学内容的理论教学、医院见习和教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临床资源保障。同时,与徐州立顺康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组建了创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平台,为本课程新药临床试验部分的教学及见习提供了重要见习和实习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把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中。把实践教学打造成德育融合的重要基地。
创新教学方法,引领行动自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导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新药创制及精准治疗的相关知识,不断掌握国家在健康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课程思政教育深入到学生的自觉行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自觉践行并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观,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回馈社会。
课程成效
本课程教学团队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为引导,围绕“懂医精药强用”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新药创制和精准治疗”为核心任务,融入思政元素,成功构建了新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我校国家一流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的申报和建设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经过在教学上多年的积累,本团队获得了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获得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创新计划项目2项和江苏省创新计划项目8项;获得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获得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特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
说课视频
素材来源:药学院